唐山股票配资平台 上证报-上财《金融实务课程》第六讲:探寻财经媒体发展路径与创新转型
4月1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的课堂上,一场关于财经媒体命运与变革的深刻探讨徐徐展开。由上海证券报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打造的《金融实务课程》迎来第六讲,本次课程主理人、上证投教中心主任、上证投资家主编张勇军以“从纸媒到融媒:财经媒体破茧之路”为题,带领学子们穿越资本市场三十载风云激荡,剖析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路径与改革历程。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新闻系主任王学成教授、上证投教中心副主任刘香香做开场介绍。
王学成教授在开场致辞中特别感谢了上海证券报对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专硕建设的大力支持。他表示,近年来上证投教中心为推动上海证券报和上海财经大学的交流互动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并成功落地了经济新闻专硕联合培养、高质量国民教育课程等优质校企合作案例。
峥嵘岁月:一部财经媒体史,半卷资本风云录
课程伊始,一段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宣传片将时光拉回1991年。作为新中国首份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于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立,1995年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既拥有专业性、市场性、服务性的优秀基因,又拥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红色基因。上海证券报不仅是资本市场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忠实见证者,更是精准感知时代脉搏的行业先锋——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节点到金融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从传统纸媒的黄金时代到数字浪潮下的生态重塑,上海证券报始终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上海证券报是各大市场主体的核心信息源之一,在资本市场具有独特行业地位与巨大影响力。
破局之道:在战略转型中重构价值
辉煌的背后伴随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互联网技术颠覆、跨界竞争加剧等挑战,上证人既历经了传统财经媒体在新时代的徘徊与阵痛,也见证了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权威专业媒体如何开展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
张勇军从采编和经营两方面系统阐述了上海证券报的转型发展路径:面对愈发复杂的经营生态与愈发紧迫的创新需求,上海证券报作为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积极推动经营转型,重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探索并做大股权投资、资讯产品、智库咨询、品牌服务、价值管理、论坛活动等创新业务,全力推动信披业务“一枝独秀”向创新业务“四梁八柱”转轨;而面对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上海证券报一方面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紧抓内容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人才选拔与培育等提高组织活力与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内容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拓宽报道领域、拓展新媒体平台、大力发展短视频、打造记者个人IP等方式适配新时代用户阅读场景。
回望财经媒体近年来的创新改革历程,张勇军认为,中国财经媒体从政策传声筒到市场瞭望者的角色变迁,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生动映射,更深刻折射出传媒技术革命与资本市场成长的内在互动逻辑。未来,在数字经济与监管革新的双重驱动下,财经媒体将持续扮演连接市场、教育公众、推动改革的关键角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场以上海证券报为案例深度解剖当代财经媒体发展的分享,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回溯,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注解:财经媒体正超越信息中介这一角色,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智库大脑”与“生态引擎”,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能力赋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课后,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陈蒋逸分享道:“传统媒体正在经历艰苦转型,上海证券报也不例外。听着张勇军老师给我们介绍上海证券报那些初创岁月,我仿佛看到编辑室里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既像是在看电视剧《繁花》,又好像去到了吴晓波老师的《激荡三十年》。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一批财经媒体在时代困境下毅然奔赴改革创新之路,其在数次时代节点中的转型决策实在令人钦佩。”
上海证券报早在2000年就创办了股民学校,近年来专门成立了上证投资者教育中心与上证投资家互联网投教基地,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22年7月,上海证券报社与上海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唐山股票配资平台,双方就新闻专硕联合培养开展深度合作。本次《金融实务课程》是双方联合开展新闻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具体举措,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架构,掌握实际操作流程,提高金融实务能力,形成对我国资本市场宏观概况的基本认知与感悟,着力培育兼具新闻业务能力与经济学知识的复合型全媒体高端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上证投教中心实习生赵婧楠对本文亦有贡献)
- 上一篇:股票能配资吗 特斯拉Model Y成挪威最常见汽车,注册量超7万辆
- 下一篇:没有了